原标题:“通山审计:提升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 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

作者 邓坤水 陈文忠

近年来,咸宁市通山县审计局对标对表审计署、省厅相关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规定,创新抓实抓细审理模式,狠抓关键节点质量管控,着力提升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

一是审理前精准分类,夯实基础。总体把控全局,根据年度计划审计项目重要性风险程度和资金规模状况,预先将审计项目科学划分为A、B、C三类,重大政策跟踪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为A类,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B类,小型专项资金审计为C类,通过研学政策精准把握风险点,针对不同类别项目,采用“双向沟通+分级研判”方法,实施差异化的审理流程、时限要求和审理深度,以全新理念着力做好审计“一盘棋”服务工作。

二是审理中精准服务,提质增效。前置审理关口,主动对接业务股室和审计组,选择具有重大、复杂程度和时间紧迫的项目,采用嵌入式审理方法,围绕现场取证、问题定性、线索移送等关键环节提前介入,与审计组面对面沟通被审计对象反馈的异议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并指导补充相关证据,形成“沟通—反馈—共识”的审理闭环。近三年应审计组业务咨询,法规审理人员参与业务碰头(审理)会23次,联合研讨重大疑难问题,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三是审理后强化运用,成果赋能。坚持成果导向,构建“审理建议+专题分析+机制完善”的成果转化链,由分管领导集中法规审理和业务组人员,针对重大事项、复杂问题开展穿透式分析,通过“解剖麻雀”梳理普遍性问题,出具审理意见书既直观反映项目实施中的质量管控情况,提供可操作的高质量建议,并将审理意见纳入年度审计项目业务主管及个人考评依据。近三年,累计向业务股室反馈多发、共性问题22条,推动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办法》《审计项目质量交叉评审办法》等5项制度。 

通山提升审理规范化水平 筑牢质量生命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