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十堰市审计局对标省审计厅“科学规范年”活动要求,坚持完善制度办法、全程质量管控、强化数据赋能、主动研究提效,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一是完善制度办法。建立健全计划管理、组织实施、审理审议、督促整改等环节制度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项目。完善审计现场管理办法,突出审计现场组织把控和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做到方案精准、内容精准、事实精准、定性精准、建议精准。建立审计机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行审计标准化作业。建立完善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和审计发现问题消失质询制度,切实维护审计的独立性严肃性。

二是全程质量管控。高质量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操作指南和法规向导,为现场审计提供规范有效的工作指引。严格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实行审计全过程痕迹管理,加强工作底稿审核、重大问题突破、重大事项报告、案件线索核查等环节质量控制。建立审计实施情况会商制度,定期汇总分析阶段性审计情况,始终保证审计实施重点突出、重大问题审深审透、疑点问题查实证据充分。强化法规审理和集体决策,切实防止审计质量风险

三是强化数据赋能。积极组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实行“业务+大数据”双主审模式,强化大数据审计分析比对,精准锁定疑点,减少现场审计时间。加强大数据审计方法及其组织方式探索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大数据审计方法体系。积极应用DeepSeek、“云计算”、空间地理等新兴技术,提升审计效率,为审计服务保障支点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是主动研究提效。围绕准备、实施、报告和审后评估四个阶段,把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审计全过程,审计实施前,研究审计对象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改革方向、职能职责、业务运行、管理模式,精心设计审计工作方案。审计过程中,坚持客观求实、审慎评判,注重反映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理性客观分析原因,精准揭示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形成报告时,把审计发现的问题当课题来研究,弄清问题本质、分清问题主次,科学务实提出可批示、可落实的、能够一体化解决问题的审计建议。审计结束后,加强审计项目前期分工、中期进度控制、后期总结研究,研究改进理念、组织方式、作业流程、技术方法等,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十堰:坚持科学规范 提升审计监督质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