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山:系统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监督规范化建设”

作者 邓坤水 陈文忠

今年来,通山县审计局对标“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要求,采取整合审计资源、构建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支撑、突出成果运用等举措,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经责审计规范化水平,切实增强监督质效。

一是推行项目统筹整合,提升协同监督效能。秉持全局“一盘棋”思维,统筹调配审计资源,精选该县重点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轴,加强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政府投资审计以及专项审计调查等多个监督项目深度融合,突出对经济权力、经济责任落实、改革任务的推进、干部遵纪守法等方面展开监督,通过项目统筹实施立体监督,对问题一查到底、深挖根源、如实报告、依法移送,实现“一审多果、成果共享”的监督效应。

二是构建标准化监督体系,夯实审计工作基础。建立经责审计“一图二表三清单”机制,以业务流程图明确审计流程,以任务表、责任表细化岗位分工,以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评价清单规范操作标准,推动审计职责、重点内容、评价方法标准化,把重点事项和职责分解到每个岗位、落实到具体个人,以便于审计人员按图索骥,精准高效实施监督。同时,梳理近三年典型案例,形成重大经济决策风险防范等共性问题库,为审计作业和质量管控提供实操指引。

三是强化大数据技术支撑,拓展监督纵深度。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实行“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监督模式,业务组与数据组协同配合工作,开展跨行业、跨区数据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动态调度并密切追踪疑点核查情况,及时根据业务组反馈优化分析模型,发挥大数据在风险预警、问题溯源、精准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关注社会热点,回答人民群众的关切,推动经责审计监督从“事后跟进”向“事前预警”质的转变。

四是突出审计成果运用,提升监督成效高度。以“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从政治视角审视经济问题,以事溯人开展审计评价,从宏观层面分析原因与影响,实现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精准”画像。并围绕重大经济决策、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领域撰写专题报告,精准反映问题,深入剖析体制性漏洞、机制性缺陷,明晰责任界定,推动源头治理。同步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报送纪委监委、组织等部门,纳入干部监管档案和廉政档案,作为考核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山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监督规范化建设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