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迅速提升新进审计人员政治素养和业务本领,进一步强化审计干部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近日,郓城县审计局制定出台了《郓城县审计局审计实务导师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建立首批导师和学员结对名单,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方案》突出规范选配、精准结对。将新入职的年轻干部及刚调整到审计业务岗位上的审计人员列为对象。围绕“能查能说能写”核心能力,综合评估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从各个业务科室选出一批业务骨干组成导师队伍。推行以业务科室为单位的“1+N”培养模式,即一名导师带教若干名年轻干部,通过引导职业价值观、传授审计技术方法、指导项目实战与文书撰写等方式,帮助新人有效解决审计实务中专业能力不足、实践经验欠缺、职业发展方向模糊等问题。

《方案》创新培养机制、多维赋能。构建“集中学习+实战演练+自主学习”三维赋能体系。依托每周五“审计大讲堂”开展系统化讲解与互动答疑;将审计项目一线作为“练兵场”,实施全过程导师指导模式,快速提升审计新兵实战能力;鼓励借助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资源,自主学习审计政策法规与前沿文件,拓宽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激励引导。明确考核激励机制,从指导计划完成度、学员成长指标等方面对导师进行考核,进一步压实导师责任,从业务测试成绩、项目参与贡献度等方面对学员进行考察,倒逼学员能力进阶。注重正向激励,对表现突出的导师和学员,在晋升职级、评优选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下一步,郓城县审计局将全面推行“导师制”培养模式,对10个业务科室15名新入职人员实施精准指导,着力“传”出本领、“帮”出成长、“带”出人才,尽快把“审计新兵”培养成为“审计标兵”。

郓城:出台《审计实务导师制度实施方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