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出台评价指标体系、深化贯通协同机制……关注本期审计动态

出台评价指标体系

近日,河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河南省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河南省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

《通知》在中央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下,将河南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黄河流生态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等重要资源环境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坚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对部分评分内容、认定标准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通知》要求,要科学规范评价,坚持独立、客观、公正,严格规范审计范围和内容,准确把握评价内容,以依法审计查证的事实为基础,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做到审计评价与审计内容相统一,确保审计评价结论全面、客观、公允、可信。要深化结果运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等结果运用制度。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强化责任,协同推进。

实施大数据审计全流程管理

江苏省审计厅顺应数字化改革时代要求,实施大数据审计全流程管理,提高科技赋能实效。

聚焦科学规范,督促强化信息化审计研究。做实研究型审计,在审前调查阶段,研究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与审计业务的关联程度,多维度全面了解与审计业务强相关的信息系统,据此编制数据采集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审计实施阶段,研究审计关注问题的政策要点,结合所需数据分析数据异常特征,从而确定分析思路及所用平台技术,据此编制大数据审计方案,根据方案查处的问题情况要与审计证据相对应,以确保方案执行真实有效;在审计报告阶段,研究典型问题发现过程,归纳提炼审计分析模型,实现大数据审计全流程管理闭环。

聚焦人才建设,充分调动学用积极性。紧扣审计业务需要,将信息技能分类分级,引导审计人员学习应用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审计人员根据当年独立应用信息技术及成效情况自愿开展信息技能自我评价,评价结果在年度考核和培训安排中加以运用;充分发挥数据主审作用,牵头负责大数据审计全流程管理工作,明确数据主审与项目主审在考核考评时享受同等待遇,激发数据主审干事热情。

聚焦数据和技术供给,提高大数据审计服务保障水平。建设反映自然人、市场主体、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土地资源等相关情况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为各种审计项目关联分析提供数据池,并及时清理整理基础数据,同时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搭建简易智能查询系统,提升审计人员数据查询便捷度;强化技术服务保障,搭建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平台,配备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改进培训工作,坚持干中学和学中干相结合,计算机培训和审计项目实施相结合,根据审计项目对审计人员的需求开展培训。

深化贯通协同机制

近日,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统计局联合召开审计监督与统计监督贯通协同座谈交流会,将监督贯通协同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近年来,双方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审计监督与统计监督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建立会商联络、信息通报、监督协同、线索移送和结果共享等5项协作机制,并通过座谈会、现场会商、支部共建等形式,共同组织业务培训、开展联合行动、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双方要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协作配合,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守好经济监督防线,持续强化协同联动,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和结果共享,注重数据赋能,推动监督协作机制高效运行,实现审计监督与统计监督在力量上配合、程序上契合、效能上聚合,共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出台评价指标体系、深化贯通协同机制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