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枣庄市审计局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作者 江庆玉 张松 张慧晶
今年以来,枣庄市审计局开展“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以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前置化研判,注重颗粒化分析,落实系统化复盘,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见效,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坚持谋划在前,科学拟定审计项目。一是精心选题。紧扣全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目标任务,主动对接上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做好对上项目衔接融合;深入区(市)审计机关围绕立项背景、目标任务、审计重点等内容,开展调研座谈,按照项目类型、项目来源等方式,建立分行业分领域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库,形成各领域拟实施项目储备清单,为科学选定编制项目计划奠定基础。二是精准定题。在加强项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聚焦重大战略、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围绕财政、投资、民生等重点领域,制定2024年审计项目计划,明确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惠民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绩效审计等年度重点审计项目20个。三是精细研题。坚持以审计重点突破促进重大项目提升,全链条、全周期嵌入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开工率、项目实际投资额、开发区闲置低效土地清理、“企业满园”、奖补资金发放等重点内容,客观反映政策项目落实效果,注重揭示影响项目落地见效的制约因素,实现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向同频,用审计监督服务保障项目高效实施。
坚持干事在先,高效推进项目实施。一是优化组织方式。强化市、区(市)上下联动,以市局带动区(市)局同向发力,通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审计等项目促进财政资金节流增效、确保项目长久发挥效能;坚持以“小专项”服务发展“大格局”,选取系统性行业性较强的自然资源、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锁定重点项目和资金开展审计,统筹实施预算执行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升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的效率和效果。二是推动审促并举。围绕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在一线学,向实践要本领,加强与重点项目实施主体等被审计单位的高效沟通。一方面,针对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合规性问题,坚持边审边改,促进工作规范提升;另一方面,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审计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三是当好参谋助手。围绕重大项目落地见效等方面的审计问题,强化行业性、系统性成果开发,力求审计成果的类型更全面、揭示的问题更深刻、反映的例子更典型、提出的建议更可行。今年以来,围绕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编发《审计工作简报》41篇,上报审计专报和综合性报告35篇,被市领导批示20篇次,为领导决策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坚持落实为要,全力做好项目保障。一是深化政治保障。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审计干部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强化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创建“枣审向党善计为民”党建品牌,在重大项目审计组持续推进“审计组﹢临时党支部”工作模式,以党建促业务提升,为保障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提供政治支持。二是加强能力保障。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涵盖审计业务专题培训、专业知识更新与能力提升培训等五大类16项培训内容,夯实审计干部业务能力;设立“小微书堂”,组织审计干部围绕知识盲点、技能短板等问题,开展同类案例经验学习并及时复盘,形成“发现问题—找出措施—研讨提升”的闭环学习提升机制;通过以干代训等交流锻炼方式,推动审计干部在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审计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提升保障重大项目落地见效能力。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党组会议议定重大事项督查制度和督查台账,创新实施重点任务“黄红绿”三色督查机制,确保任务落实落地;建立重点项目帮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帮包专员帮扶作用,对项目建设进行全周期跟踪、全过程服务,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制定《枣庄市审计局差异化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强化差异化考核与绩效考核有效衔接,做好与审计项目后评估、优秀审计项目评选、重点任务督查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考核风向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