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贾德忠教授和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刘国强编审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会、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容诚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化集团等学术界及实务界的9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会。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思飞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贾德忠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参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指出,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会计制度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持续完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取得显著成效。会计准则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通用商业语言,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执行性至关重要。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基于全球胜任力的“外语+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我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学院之一,国际商学院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本次会议,也是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科在跨语言、跨文化的会计比较研究,探索会计准则在国际传播与实践中的有益成果。本次年会齐聚智慧,共商应对之策,意义重大而深远。
主旨演讲环节,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王鹏程教授作了题为《数智化时代会计基础理论创新》的主旨演讲,他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和中国应用场景,对会计本质重新定位、会计信息内涵拓展、会计基本目标深化、会计基本假设修正、会计职能拓展创新、会计组织方式变革进行了详细阐述。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农业大学副校长孙光国教授作了题为《会计准则教学和研究的几点思考》的主旨演讲,他从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两个维度分析了准则教学的难点,包括以事实为基础还是以预测为基础、程序(过程)公允还是纯粹(结果)公允、职业判断还是盈余管理等问题,并以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研发支出列报、监管问询函为例分析了会计准则教学的相关问题。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曾亚敏教授作了题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与财务报表的信息关联》的主旨演讲,她分析了报告边界的形成原因与问题,围绕信息关联的基本概念、具体要求、实现方式、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宋衍蘅教授作了题为《从财务数据到企业价值创造:管理层评论的演进与影响》的主旨演讲,她结合案例分析了传统管理层评论的主要痛点,包括没有提供投资者最关心的价值创造逻辑,出现了内容碎片化、信息模板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她分析了2025年IFRS PS1的重大改进及其可能影响,并讨论了其在中国应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论文交流环节由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谢德仁教授主持。北京交通大学张姗姗副教授报告了《Expected Credit Loss Provisioning,Bank Capital Regulation,and Systemic Risk: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Regulatory Context》,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于瑶助理研究员报告了《公共数据资源入表的会计理论挑战与思考》,北京理工大学的刘颖博士报告了《Semi-annual Report Visualization and Stock Liquidity》,广西大学的鲜蕊助理教授报告了《企业气候风险披露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经验证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林乐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张姗姗副教授、广西大学黄柃屿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玉涛教授分别对上述论文进行了精彩点评。他们从理论框架、研究问题、研究逻辑、样本选择、研究贡献等方面对如何完善论文提出了独到的意见和建议。本
次年会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会计学科承办的重要学术会议之一,未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将集合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会计准则研究,共同推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积极服务于国家和首都北京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